據新華社武漢4月13日電
  3億元投入、上千個站點、10萬輛自行車、100萬人辦卡……曾廣受關註的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,打造了“滿街都是自行車”的亮麗風景線,然而4年多的時間之後,卻陷入“車輛少、租車難”,部分站點癱瘓荒廢的地步。“民心工程”緣何成為“鬧心工程”?記者進行了調查。
  “爭著租車”到“排隊退卡”
  2009年,武漢開始在全市密集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。市民可在所有站點免費租用自行車,首批2萬輛公共自行車一推出就被熱捧,每天一大早就被“一搶而空”。最高峰時,建有上千個站點,近10萬輛自行車,近100萬人辦理租車卡。然而僅過了4年多,武漢市民就發現公共自行車已無處可租。
  記者三月和四月在武漢街頭隨機探訪發現,許多用於管理公共自行車的站點崗亭都無人值守,或者改為賣報售煙的商攤,停車棚成為汽車偷悖悄蘢獬迪低騁參薹ㄊ褂茫詞褂屑噶咀孕諧倒鋁懍愕厴⒙洌捕嗍恰叭備觳採僂取鋇鈉瞥怠�
  江岸區城管中隊專門開設了“退卡辦公室”,狹小的辦公室被退卡市民擠滿,他們填寫的退卡原因大多是“使用不便、借不到車”。正在退卡的殷先生說,近兩年來公共自行車越來越少,想用用不上,“以前爭著租車,現在爭著退卡”。“好好的民生工程,4年多就癱瘓了,太浪費,太鬧心”。
  項目“癱瘓”企業卻賺錢
  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採取“政府主導扶持,企業投資運營”的模式,由企業出資建設站亭配置車輛,政府免費出讓廣告資源作為投入。這一項目曾引來眾多商家的爭搶,其中,鑫飛達拿下除青山區外的所有主城區運營權,幾乎壟斷了武漢市場。
  為此,武漢城管部門免費批給鑫飛達20多塊戶外大屏和全部站點廣告牌,折算投入約每年5000萬元,從2009年至今,共計2.5億元,此外還累計給予約5000萬元項目補貼。
  運營4年多後,鑫飛達集團副總經理鄭世舉說,由於管理維護成本高,廣告收益不理想,企業每年虧損近2000萬元,“現已無力繼續,面臨癱瘓我們也沒辦法。”
  但武漢市城管委表示,政府投入廣告資源和各項補貼,足以確保項目正常運行。一位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筆經濟賬:平均一個站點前期基建等投入在10萬元左右,但鑫飛達每年將上千個站點廣告打包出售收入1600多萬元;20多塊大屏大約能收入3000萬元。
  除廣告收入外,站點崗亭出租與辦卡押金也是企業的利潤點。據鑫飛達集團一位工作人員介紹,公司半數崗亭已出租,租金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,每年收入數百萬元。同時,80萬持卡用戶每張卡有300元押金,共2億多元的存量資金也有一筆不菲的收入。
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,鑫飛達在取得自行車項目後,心思就不在自行車經營服務上,轉而投向房地產、廣告傳媒等領域,實際並沒有大幅虧損,反而利潤可觀,還在市內中心地段購買了整層寫字樓。“政府投錢了,民生工程卻爛尾了,但運營企業賺錢了。”
  民企運營難保公益性
  專家認為,目前國內公共自行車運營中,主要以杭州、太原等地的“政府投入+國企運營”模式為主,以“政府引導+民企運營”模式為代表的“武漢模式”,雖能有效減輕項目建設前期財政投入壓力,但對企業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投入巨額資金上馬大的民生項目之前,一定要註意做好科學性和可行性研究;不能只顧轟轟烈烈上馬,卻不在監督管理上下功夫。
  武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長胡潤州說,發展公共自行車,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,減少碳排放,引導市民養成綠色健康出行習慣。但由於項目交給民營企業運營,致使公益性無法保障,運營企業重逐利輕服務,一門心思撲在賺錢上,再以“投入不足”為由向政府索要更多投入,拿不到就“拍屁股走人”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武漢市公共自行車運營監管存在明顯缺陷。鑫飛達運營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具體財務情況,連主管部門都說不清;當大量站點被用於外包經營時,政府既缺乏制約措施,對其經營狀況也不掌握。兩年前,就屢屢有媒體曝光自行車站點“太多壞車”、“無車可租”等問題,但相關部門未採取措施督促企業整改,或中止合同停止投入。
  (原標題:武漢投3億搞公共自行車4年就“癱瘓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bahe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